邯鄲市太極拳運動促進會
地址:邯鄲市叢臺區
電話:18631091909
Q Q:458824828
Email:458824828@qq.com
探討太極十要之內外相合
楊澄甫口授陳微明筆述《太極拳術十要》之八:“內外相合,太極所練在神。故云神為主帥.身為驅使。精神能提得起.自然舉動輕靈。架子不外虛實開合,所謂開者,不但手足開,心意亦與之俱開:所謂合者,不但手足合.心意亦與之俱合,能內外合為一氣,則渾然無間矣。”
所謂“能內外合為一氣,則渾然無間矣。”對于這個“一氣”的理解,是至關重要的。這個“一氣—可以簡單地理解為“一起”、”合一”,來形容作為主帥的“神”與被驅使的“身”兩者合而為一。但這樣理解是不夠的。因為這里的“一氣”不宜作副詞或形容詞看,而是一個實體名詞,即內氣。 為什么這樣說呢?因為我們練拳要做到神與身的相合.僅憑一句空口白話是難以入手的,不可捉摸的。就拿我們日常的行動來說.心神指揮手足,也是有“內氣”這個實質的東西在發揮積極作用的。然而內氣促使心神與身體協調一致,是需要經過訓練的。比如孩子學步,有一個過程,習慣右手上前的,左手往往不及,習慣就意味著訓練。這都說明心神與身體的協調是必須經過訓練的,也說明內氣的存在及其對生命活動的至關重要。 太極拳“所練在神”.具體的方法,就是《太極拳術十要》之五:”用意不用力。”其中說明:“全身松開,不使有分毫之拙勁,以留滯于筋骨血脈之間,以自縛束,然后能輕靈變化,圓轉自如。”“意之所至,氣即至焉。如是氣血流注,日日貫輸,流全身,無時停滯,久久練習,則得真正內勁。”這里也告訴我們,內勁就是這樣練成的。 當我們明白了在太極拳中心神、內氣、身體三者的密切關系,亦即拳論所說的“以心行氣”、”以氣運身”的道理.我們不得不再一次強調內氣的升降與鼓蕩,而內氣的升降與鼓蕩.最基本的可操作的要點,在于”氣沉丹田”。而氣沉丹田的方法則是逆腹式呼吸,因為它能使呼吸與拳勢蓄發相配合。配合的主要是呼氣。 筆者體會,“內外相合”不是兩者的并駕齊驅,而是以內促外,用內氣來推動拳勢。要在內氣上下功夫,在每一拳勢中蓄吸既成,即行呼氣于“發”勢:呼氣.內氣沉入丹田;繼續呼氣.內氣由丹田發向四梢而成內勁.即完成一個內外相合。從以內促外來看,太極拳主要是內氣的運動,是“神為主帥,身為驅使”的運動。 當太極拳練到以內促外.神為主帥.身為驅使這一步時,渾身都是松活的,任情恣性的,如“手揮琵琶”一式,竟至震腳上步揮出,不再是往日那樣文縐縐的了,這也是寫此短文的動機。
- 上一篇:習練太極拳的八大好處
- 下一篇:淺論太極拳理